分享此文章:
这几天杭州扇博物馆非常热闹
因为宋徽宗、马远、夏圭等宋代著名画家
所绘的扇面真迹现身展览
尤其是宋徽宗的《枇杷山鸟图》团扇面
是很多人梦寐以求一睹真容的国宝
▲宋徽宗《枇杷山鸟图》
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艺术皇帝
2008年香港春季拍卖会上
宋徽宗的《临唐怀素圣母帖》
以1.28亿港元的高价成交
创下了中国书画全球拍卖价格最高纪录
如果将这个价格换算成人民币
可以在一线城市中心买20套住房!
而这个《枇杷山鸟图》也不含糊
和其他的几个扇面都是稀世珍宝
一个扇面换十几栋豪宅绝对没问题
那么问题来了
几个小小的扇面为什么这么值钱呢?
扇子,也被称为“翣”
据西晋崔豹的《古今注》记载
最早的扇子出现在商代
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野鸡毛制成的
不过那时的扇子不是用来乘凉驱暑的
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
古时候的羽扇还有一个作用
那就是作为仪仗队里的装饰物
增加贵族的气场与排场
还可以阻挡一些沙尘
▲《步辇图》局部
到了春秋战国时期
竹子也逐渐被用于制作扇子
扇柄在扇子的一侧像一扇门
这也就是“扇”字从羽从户的理由
▲湖北江陵楚墓竹编扇子
到了汉代
中国出现了团扇
团扇的出现打破了羽扇的单调格局
因为扇面是用绢制成的
所以团扇也被称为罗扇、纨扇
团扇形状像圆月
象征着团圆合欢
故而也被称之为合欢扇
团扇扇面成为了艺术发挥的天地
许多文人、画家开始在扇面上艺术创作
特别是在宋代
团扇的绘画作书达到了顶峰
大量宋代的团扇扇面都被保存下来
扇面上面精致的画工笔法
让这些扇面成为了稀世国宝
▲《浴婴图》,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
▲《蕉荫击球图》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▲《猿猴摘果图》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▲《出水芙蓉图》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▲《市担婴戏图》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黄宾虹曾说:
“唐画如面,宋画如酒,
元画以下,渐如酒之加水,
时代愈后,加水愈多,
近日之昼,已经有水无酒,
不能醉人,薄而无味。”
大师如此评价,
足见宋画艺术的卓尔不群。
▲《胆瓶秋卉图》
▲《霁雪》
▲《豆花蜻蜓图》
▲《从菊图》
▲《晚荷郭索图》
▲《海棠图》
▲《竹鸠图》
▲《梅竹寒禽图》
▲《红蓼水禽图》
▲《苹婆山鸟图》
▲《长桥卧波图》
▲《澄江碧岫图》
▲《层楼远眺图》
▲《风担展卷图》
▲《江亭闲眺图》
▲《临流抚琴图》
▲《山居图》
▲《松湖钓隐图》
▲《松磴精庐图》
▲《仙山楼阁图》
▲《竹涧焚香图》
▲《绣栊晓镜图》
▲《妆靓仕女图》
▲《杂技戏孩图》
▲《杨贵妃上马图》
中国宋朝延续三百多年,民间绘画、宫廷绘画、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,彼此间又相互影响、吸收、渗透,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。本系类丛书将宋代团扇画做成赏饰系列,涵盖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等各类别,包括上百幅经典作品,原作尺寸、高清印刷,供广大读者及爱好者欣赏、临习,亦可直接入框做装饰用。如宋朝文人一样,心中有山水,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