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此文章:
2011年的一场拍卖会上,
出了个奇闻。
一块不足巴掌大的小东西,
竟拍出2530万港币天价,
(约合人民币782万元)
远远超出估价5倍!
刷新了当时记录。
这小东西是啥宝贝?
定睛一看,
不是什么奇石宝玉,
也不是名家藏品,
竟然只是小小的——
鼻烟壶。
清乾隆时期玻璃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
原来四爷当年
送给若曦的定情物,
竟然这么值钱?
小狗狗?
明朝万历年间,
意大利人利玛窦,
带着鼻烟进贡朝廷。
鼻烟不是鸦片,
而是用高级烟草混合中药、香料等,
做成的特殊烟制品,
单以手指粘上烟末,
轻轻由鼻孔吸入。
鼻烟是舶来品,
但把盛放鼻烟的鼻烟壶
真正发扬光大的,
却是智慧的中国古人。
钟情于鼻烟壶收藏的马未都曾描绘过这样一幅有趣的画面:
“玻璃器是西方传来的,中国人拿到这玩意就觉得特洋气,互相比较,你拿山楂红的,我拿鸡油黄的,还有人拿葱新绿的、宝石蓝的。鼻烟壶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和品位。”
他们迅速在鼻烟壶上,
融入了中国艺术风格;
还匠心独运地,
设计了各式鼻烟壶。
一时蔚然成风,
成了皇族贵胄和文人雅士,
日常把玩的潮物。
更成了“集中国美术工艺之大成”的
袖珍艺术品。
道光帝
《红楼梦》第52回,宝玉就曾让麝月取了个“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扁盒,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,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”,让感冒的晴雯嗅一嗅。
鼻烟壶有很多种,
光材质就有瓷、铜、象牙、
玉石、玛瑙、琥珀之类;
技法也分
青花、五彩、雕瓷、套料、内画。
其中最难也最雅致精美的,
当属——“内画壶”。
若不是亲眼见到实物,
你很难想象这方寸之间,
竟能纳下万水千山,
烟波浩渺。
凌风的红叶、
潋滟的流水,
江边的对谈···
画家用超乎其神、精妙的笔触,
将中国水墨的精气意蕴,
全都藏于这盈寸天地。
本应在宣纸上铺陈的大作,
收缩于只掌,
意境却丝毫未减半分。
寸小之器,
却是大千世界,
芸芸众生。
晚清内画壶有马少宣、叶仲三、周乐元、乌长安这四大家,其徒子徒孙后来被称为“京派”,亦为内画壶的主流。
曾有民谣流传:“登堂入室马少宣,雅俗共赏叶仲三,阳春白雪周乐元,文武全材乌长安。”
马少宣作品
叶仲三作品
80岁的王习三,
是“内画泰斗”,
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,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
衡水内画代表性传承人,
师从京派叶仲三之子叶奉祺、叶晓峰,
60几年来,
潜心内画壶的创作,
还自成一派,
创立了“冀派”。
1987年,
根据邓友梅小说《鼻烟壶》
改编的影片《八旗子弟》,
讲述的便是鼻烟壶的故事。
导演得知王先生技艺超群,
特意找到他,
请他客串片中古月轩名家聂小轩,
而饰演他徒弟的,
正是陈道明。
影片《八旗子弟》资料
30几年过去了,
陈道明每每见到王老,
还是要恭恭敬敬地喊一声:
师傅。
“内画是螺蛳壳里做道场”,
王习三如是说。
制作内画壶,
一般是在水晶瓶、
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壶胚内,
用特制的弯头竹签,
蘸取墨汁或颜料,
从小口伸入瓶里,
在内壁上反向作画。
由于玻璃瓶内壁光滑,
着色难度大,
所以在作画之前,
先要用金刚砂或铁砂掺水,
灌入壶中反复摇晃,
又称为“涮里”。
当内壁磨成乳白色的磨砂玻璃,
细腻而不光滑,
便容易附着墨色。
颜料蘸于其上,
还有类似宣纸墨染的效果,
与玲珑通透的瓶身对比,
越发有种虚无梦幻之美。
但将这千年翰墨,
微缩在盈盈一握,
又何其容易?
在宣纸上挥毫,
可以信马由缰、驰骋万里,
但在这如豆的小口内腾挪,
便如同在针尖上跳舞,
极其考验画师的耐性,
注定是一场艺术的冒险。
“像这个小瓶子里画一个百子图,脑袋也就芝麻粒儿大小,这是可想而知的,画完再换气,不然手略微一抖就‘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’了,而且壶口越小作画难度也就越大。”
除了空间的限制,
反向的思维,
更是难上加难。
为了让我们欣赏到正向的画面,
画师必须“正视反画”,
这是一场心与手的结合,
需要画师对构图意境胸有成竹,
对线条笔触精准控制。
王昌龄有句诗,
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
而小小的鼻烟壶,
则是“一片丹青在玉壶”。
“志潜一壶,
深润八德。”
是王习三的座右铭。
几十年来,
不论遇到什么困难,
他都静静地伏在这案头,
于这寸幅之地,
造千里之势。
他还自创了冀派内画
特殊工具金属杆勾毛笔
即“习三弯勾笔”:
笔杆直弯,
可随意改变方向。
甚至还尝试用油彩做肖像内画,以期达到油画给人的庄重深厚之感。
由于壶壁不吸油,一洇一片,他就反复摸索试验,设法用上固定剂,终于掌握了油彩内画技法,打破了传统单一水彩作画的局限。使内画的图、形、神达到炉火纯地步,被称为“中西合璧”的创举。
1984年,
美国里根总统访华。
国家作为国礼赠送给他的,
正是王习三创作的总统肖像内画壶。
里根收到后特别喜欢,
还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。
他用两年时间,
完成历届美国总统肖像壶,
美国各大报纸赞誉其为
“美国历史的缩影,
中国艺术的结晶”。
影片《八旗子弟》资料
2003,
王习三自费筹款建立了
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,
免费对外开放。
馆中收藏不同材质、
造型的鼻烟壶难以计数,
还展示了鼻烟壶的加工过程,
以及作画程序等,
让更多的人,
得以了解这项巧夺天工的艺术。
在先生和弟子的努力下,冀派内画还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。
如今,
先生已经80岁了,
但他的一片丹心,
依旧留在这小小的壶里;
天地之大,
乾坤只在笔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