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此文章:
“一生痴绝处,无梦到徽州。”
很久以前就听过这句话,便对安徽心向往之,前些时候终于有幸去了一趟,却被隐藏在那里古色古香的徽州木雕所深深打动。
无论是屏风、窗棂、栏杆,还是日常使用的床、桌、椅、案上的木雕,无一不做工精细,美轮美奂。在那个古韵嫣然的江南水乡,诉说着穿越千年的光阴。
承志堂前堂额坊木雕《唐肃宗宴客图》
这种美,就该一直传承下去让所有人,让世界看到,然而同行的安徽朋友却告诉我:徽州木雕如今却面临失传——这门手艺真正要学到家需要花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,很多人不愿意学,流传百年的手艺因为找不到传承者,很多可能就要消失了。
“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徽州木雕消失吗?”
朋友长叹了一口气:“没人学,就是想传承也有心无力。”
不仅是徽州木雕,中国很多传统艺术都面临即将消失的窘境。很多精湛的传统的并且珍贵的艺术,都因为后继无人而慢慢消失,真正能继承下去的其实很少很少。
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皮影艺术,如今却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。目前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已经不足50人,其中还包括15位75岁以上的不能再进行表演的老艺术家。
陪我们我们走过烂漫时光的糖人,同样面临古老工艺失传的窘境。现在会吹糖人的人越来越少,而愿意去学这一技术的人也寥寥无几。如果有一天我们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糖人,那该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。
现在很多人可能已经不知道“绒花”了,过去女子在传统佳节和婚庆喜事时,都会在发髻上佩戴绒花,而现在使用绒花的人越来越少了,绒花逐渐式微,成为一门濒临失传的手艺。
…….
曾听人说:这些传统艺术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,它们只适合生存在历史中,在当代消失是一种注定和必然。然而真的是这样吗?
有网友画过一组有趣的漫画,内容就是如果古人穿越回现代,当传统艺术遇到现代科技,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?
当鲁班穿越到现代
和机器人一起雕刻飞鸟,相谈甚欢
▽▽▽
当王羲之穿越到现代
对机器人临摹的兰亭序大加夸奖
▽▽▽
当郑板桥穿越回现代
惊觉原来绘画还可以这么玩
▽▽▽
当皮影大师秦礼刚见到这些高科技
定会开心皮影戏后继有“人”吧
▽▽▽
漫画虽然是虚构,但却让我们真实感受到: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并非是水火不容的。无论是艺术的传承、还是手工艺人的技艺,这些都是源自匠心,而当科技也拥有这份匠心的时候,它便能够成为传统艺术传承和突破的强大助力。
科技有匠心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
有人就在现实生活中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——用智能机械手学皮影,以前闻所未闻的事情,却真的发生了。
最初,连皮影大师秦礼刚都忧心忡忡
不敢相信这样子的一个“手”竟能和他
一起表演皮影戏
不断调整,不断磨合
渐渐的,不可置信的事情发生了
秦礼刚和智能机械手竟默契的如同多年搭档
在众多观众面前,机械手当场扮演“老虎”
与老艺术家配合重现“武松打虎”经典桥段
上演了一场好戏
表演途中,不时听到观众发出的惊叹:
“太帅了!”
“突然迷上皮影戏了,好燃。”
…..
智能机械手的到来,让这场演出更具有活力,也让许多年轻人对于传统艺术的激情瞬间被激活,被点燃。
“这一次我把老虎教会了,下一次我还要接着再收一个机器(人)徒弟,让他来学武松,让他们两个人在荧幕上演出。”
看来皮影大师对这个与众不同的“徒弟”也很是满意。
就是这样一个神秘而强大,灵巧又会学习的智能机械手,用实际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在传承上的更多可能性,也为传统艺术增添了许多现代化元素,使其在保留内涵的同时更富活力与激情,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。
很多人好奇这个智能机械手的来历,其实它的正式名字叫做Intel Eagle Shoal,是一只三指机械手。
它能够与英特尔® RealSense TM技术相结合,通过自身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数据,从而快速有效 “学习”皮影戏以及其他传统艺术的技艺,实现艺术的传承和突破,并且基于强大的学习功能,它能够为传统艺术带来新的激情与活力。
英特尔通过这一只与众不同的“手”,让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,为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,让更多的人看到传统艺术更为精彩的一面,使艺术焕发新生。
也让我们意识到,高科技并不只关注于未来体验,其同样富有匠心,能够与传统文化擦出火花,为传承、保护传统文化实现更多可能。
*文中漫画作者:胡茬叔叔的小板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