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此文章:
“所谓的天赋,
不过是要钻到这件事里去。”
为了一只鸡,
打1300公里飞的去东莞?
这么酷的事情,
小编觉得,也就只有俊哥做得出来。
他无奈地摊摊手,
杭州的鸡不好吃也不能怪我啊。
口气是不少,但谁叫他在自己家客厅,
随意摆了三四张桌子,
只靠一道拿手菜“东莞一只鸡”,
就轰动了整个杭州城,让165万吃货都流口水。
小编初见俊哥,
觉得他身上的那个范儿特别像星爷。
灰色的头发,半扎了一个丸子头,
常年嘴里叼着一根中南海,
手里拎着一瓶啤酒,
生怕他一开口就说“我是食神”;
不过他可不是什么米其林大厨,
也没有祖传的绝世秘方,
甚至没有上过一天厨师专业课,
他是一名理发师。
俊哥做头,不靠死记硬背,全凭感觉。每个人的头型,穿搭风格,剪什么样的发型好看,他只要看一眼,心里都有了数。
这不,当初还只是一名在校生,就有明星特意找上门来,让他为自己的专辑,特意打造一款当下最流行的造型。
后来,他才知道,她是梅艳芳。
等到了1993年,他带着团队,
拿下了亚洲美容美发大赛的第三名。
一时间,黄耀明、谭咏麟等大腕儿
都是他的座上客。
但有普通客人找上门来,他也不敷衍,
“做你的头和梅艳芳的是一样的。”
只一句,便赢得了大家的尊重。
1995年,他奉命来杭,
开起了花都美容美发分校,
这一呆就是20多年。
这些年,不仅培养了近60000学生,
自己也开了一间工作室,
只做预约,因为手法再娴熟,也不能马虎。
小编知道,没有一个手艺人,
愿意砸了自己几十年的招牌。
靠着一门好手艺,
俊哥每天抽烟、喝酒、烫头,
日子过得好不潇洒。
90年代香港的辉煌,独立电影里的黑帮仗义,
江湖里的人间烟火气,
全都在那一杯杯加冰的威士忌里。
毫不夸张地说一句,
杭州大半个文艺圈里的人,
都是俊哥家里的熟客,
当然是因为
——他做饭太TM好吃了。
“我3岁就被外公抱进酒楼的后厨,
6岁已经踩着凳子在灶前烧饭了,
下厨房这件事,比剪头发还要早九年呢。”
据说,俊哥路过一家饭店,鼻子随便一闻,都知道这家行不行。小编敬佩不已,俊哥不愧是“什么都吃的”广州人。
他平时最爱逛菜市场,即便自己一个人吃饭,也要讲究三菜一汤的营养搭配。他坚持,食材是一道菜的精髓。
看一眼就知道小葱新不新鲜,
要一只六两的螃蟹,自己从水里提起一只,
绝对不差分毫,一定还带着膏。
相熟的摊贩,只要抬头看到客人是俊哥,
连推销、安利都省了,他可跟自己一样专业。
酒过三巡,
一群好友难免要掏心窝子:
你就开家馆子吧,
让我们这群老哥儿也有个地方落脚啊,
这一说,就是21年。
听说俊哥一直没动这个心思的原因是:
杭州的鸡太太难吃了。
直到去年,俊哥在自家客厅,
摆了四张桌子,决定开馆子。
名字呢,就叫鸡店,
啊不是,叫“东莞第一鸡”。
当然,想吃鸡,必须按俊哥自己的规矩来。一天只做两桌晚餐,两桌夜宵,再想吃也没有捷径,必须提前打电话预约。
对了,鸡店实行的是“配餐”。除非有特别喜欢的食材,菜式一般都是俊哥自己拿主意。
杭州的鸡肉太柴,
那就从东莞空运回来,
洗干净血沫,出锅立马用冰水震住,
这都是老生常谈了;
最妙的是,最后浇上去的酱汁,
是用十三种调料调成,却一点也不抢戏;
而青口、大虾、扇贝等海鲜,
都是从舟山直接运过来的,
长途跋涉,吃的就是那一口鲜。
掐秒计算的时间,
却是自己吃出来的经验。
让司马吃惊的是,最受欢迎的是,竟然是主食——煲仔饭和生滚粥。
五常大米和矿泉水,装进砂锅里,再码上从东莞带回来的红肠、腊肉、鸭肝肠……
没有现代化的快捷径,秘诀就是耐心用慢火煮,直煮到米粒泛着油光,上桌后再浇上一勺酱汁,“不吃到一粒米不剩,算我输。”
而这一锅粥,
更是要耗费三四个钟头,
不断搅拌,必须煮到米粒完全散开,
怪不得有人感慨:
这才叫粥,以前喝的只能叫稀饭。
凭借着讲究的食材,撩人的味道,“东莞第一鸡”,在毫无宣传的情况下,硬是靠着好口碑,刷爆了整个杭州城。
好友二更拍的一段视频,点击量更是高达165万次。俊哥电话都被打爆了,记事的小红本本上,预约更是早排到了下个月。
当初怂恿俊哥开店的朋友,急的直跳脚,这下连自己吃顿饭都不容易了。
突然的爆红,
让俊哥自己都张大了嘴巴。
“其实都是些普通的家常菜,
我就是想让大家上门,像回家吃饭一样自在。”
小编却以为,
美食的最高标准,不是米其林,
因为家的味道才最难得。
“东莞第一鸡”,
面积着实不大,装修也称不上精致。
拐进居民楼里,在爬二层楼,
还要剁一声脚,楼道口的灯才会亮起。
但是一推开门,
却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气。
俊哥从狭小的厨房走出来,
一手端着菜,抬头和刚进门的人打招呼:
“你来了啊~”
没有过分的客套,也不谄媚,
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自然。
而熟门熟路的老客,
直接拉开冰箱,
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满了冰镇啤酒,
司马偷偷告诉你,
好酒的俊哥本人,
还是德国啤酒HB的杭州总代理。
于是有人一个月内,
连续订了十几天的晚餐;
有人每个月都从外地赶来,
吃完一抹嘴再匆匆赶回去上班,
小编的好友特别好奇:
“你说实话,真有那么好吃吗?”
其实地道的美食是一方面,俊哥身上透露着一股香港老派的人情味儿是另一方面;
但试问,深夜还在觅食的人,谁还没有一点故事呢?哪怕只为了有酒有肉有朋友,也值得干一杯了。
“其实,我开这家店的目的,也是为了能有个地方去分享生活。”
这是分享,也是享受。
鸡店爆红后,
俊哥倒一点也没有改变。
没有扩张、也没有趁热度去大肆宣传。
依旧白天去工作室,琢磨几个发型;
等忙完了手上的活儿,
就往菜市场里钻。
他会板着脸很严厉地和摊贩说:
“你昨天的牛肉切的太碎了啦,
下次不能这么切。”
也会叼着一支烟,当着摄像机的面,公然撩妹,
“你妈呢?我们菜场一枝花好不好。”
常常有慕名前来的客人,缠着他讲一讲过去的传奇经历,俊哥却甩甩头发:
“过去的事,没必要老拿出来讲,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做好它才最重要。”
于是客人换了个方向,改问他做菜的秘方,他笑着说:“不要问这么多啦,我是东莞人”。
对方却不放弃,
被追问急了的俊哥,一口干掉杯里的酒:
“我从6岁就开始做饭,
做了40多年的饭,谁都能做的好吃,
要是这样都做不好,那是没!用!心!”
“不要看我潇洒,
我除非不办事情,办事情就会很认真,
所以别问了,真的没有什么天赋,
所谓的天赋,
不过是要钻到这件事里去。”
他头发灰白,
躲在狭小的厨房里做鸡,
骨子里却依旧是18岁那年,
那个勇敢的少年。